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民族文献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作者:马欣仪    编辑:杨敏     校审: 审签: 王志军      发布时间:2025-07-08    访问量:

    7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孙伯君在学校西北新村校区举办题为“民族文献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学术讲座。讲座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扎西当知教授主持。来自中国语言文学学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的60余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聆听讲座。

孙伯君教授介绍了民族文献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从契丹文、西夏文等近40种古文字,到纳西东巴文、坡芽歌书等“助记”符号,均是研究重点。在方法创新上,“四行对译法”通过民族古文字录文、拟音、对译和译文,系统呈现古代语言特征;“番汉对音研究法”借助梵汉、夏汉等对音材料,为汉语古音研究注入新活力。此外,对考据学等传统方法的创新运用,也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与传统文献语言学相比,民族文献语言学特色鲜明。它回归“文献”古义,将口传资料纳入研究,尤其重视南方少数民族 “助记” 符号与口传文献的结合研究,为民族文化研究开辟新路径。

此次讲座不仅丰富了对民族文献语言学的认知,更激发了对民族文化研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