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大中小”一体化教育实践活动: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

作者:杨敏    编辑:马欣仪     校审: 审签: 王志军      发布时间:2025-09-25    访问量:

  9月16日,研究院携手附属中小学、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热帮乡小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名师讲堂为载体,用一场跨越2000公里的“云端+线下”联动,让大中小学师生共同触摸中华文明的脉搏,感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名师开讲:《中华文明视野下的兰州先秦文化》

“同学们知道吗?我们脚下的土地藏着中华文明的‘密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陈亚军副教授以《中华文明视野下的兰州先秦文化》为题,从兰州先秦考古发现切入,阐述中华文明发展脉络。陈老师以九州台、兴隆山等地考古成果,揭示兰州先秦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性,其彩陶、玉器等遗存为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提供了鲜活的注脚。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兰州地区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件文物都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兰州先秦文化就像一条纽带,将黄河上游文明与中原文明紧紧相连。面对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更应像石榴籽一样团结,认识过去、认清当下、展望未来,打破地域观念,相互了解、包容、尊重、欣赏,更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跨学段联动:200+师生共赴文化之约

  日土县热帮乡小学师生线上聆听

   讲座现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与附属中小学学生凝神细听老师讲解,而远在世界屋脊的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热帮乡小学里,孩子们正通过屏幕与千里之外的“大朋友”们实时互动,跨越山海的求知目光在此刻交汇。

研究生与附属中小学师生现场聆听

跨越山海的意义:从“知”到“行”的铸牢实践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学术讲座,更是一次深度的铸牢教育创新。搭建跨区域桥梁,让西藏边疆小学与内地高校“云牵手”,打破地理界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贯通大中小学段,从小学的文化启蒙到大学的学术研究,形成“认知-认同-践行”的教育闭环;活化历史实证,用身边的考古发现告诉孩子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刻在文物里、融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学生们共同参观了西北民大博物馆

铸牢教育,不止于课堂。当兰州的陶纹遇见高原的阳光,当大学的学术研究牵手小学的求知目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便在这样的互动中生根发芽。未来,研究院还将继续推进“大中小”一体化教育实践,让更多师生在文化共鸣中,读懂“何以中国”,共筑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