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校组织开展了主题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民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祖国大地上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春实践,旨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己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为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学院“共同现代化 籽籽显担当”电商赋能实践团于7月19日至29日在新疆若羌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结合专业优势,通过座谈交流、实地研学、直播助农、文化互动等形式,以电商赋能为抓手,助力共同现代化,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政企校协同共绘发展蓝图
7月20日,实践团与若羌县委统战部举行座谈会,深入了解当地“11553”共同现代化核心模式,双方就产业规划、市场营销等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初步敲定校地共建实践基地事宜。
当日下午,团队走进楼兰博物馆,研学楼兰文明与丝路文化,从历史交融中汲取发展灵感,为电商赋能当地产业筑牢文化根基。

在博物馆,实践团展开一场特别直播。实践团巧妙串联起楼兰古城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商贸历史与当下若羌楼兰文化的传承,既讲解了文物背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又向网友介绍了古丝绸之路的场景,还邀请博物馆讲解员做客直播间,解答网友关于丝路文化的问题,让观众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了解到电商赋能为这片土地带来的新活力。
聚焦特色产业电商赋能增收
7月21日,实践团深入吾塔木乡万亩枣林,实地考察若羌红枣种植情况并开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助农直播。队员们手持直播设备穿梭在挂满红果的枣林间,直播不仅展示了红枣的生长环境和品质,还将“籽籽同心”的团结精神融入带货环节,让万亩枣林里缀满枝头的青翠幼果通过网络直播传递到全国各地,用电商实践书写着“扎根大地助增收,民族团结促发展”的青春篇章。

在红枣电商孵化基地,实践团参与直播助农活动,亲身体验红枣从“枝头到舌尖”的数字化销售流程,通过直播镜头带网友“云逛园”,一同见证若羌红枣从“田间”到“云端”的蜕变,让青年视角成为连接产地与消费者的新桥梁,为推广若羌红枣注入青春活力。

解码发展路径 凝聚共建合力
7月22日,实践团走进政务服务中心,体验“一站式”便民服务。负责人表示,政务服务中心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优化服务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便捷与温暖,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践团在若羌新城展厅看到,曾经的戈壁荒滩已蜕变为规划有序的现代化城区,展厅内的动态数据屏实时更新着电商产业园、物流枢纽的建设进度与运营成果。若羌县各族群众正朝着“新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标杆、西部地区产域融合发展新样板、“一带一路”双向开放产能合作新平台。”的目标奋勇向前,生动诠释着“共同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现代化”。

文化浸润心灵育人培育新风
7月23日,实践团赴米兰遗址研学,探寻多元文化交融印记,为开发楼兰文化文创产品积累素材。

7月24日,在胜利社区“红领巾小课堂”,团队成员与小学生共唱红歌、制作漆扇,在互动中传递民族团结理念,播撒“籽籽相拥”的种子。


关注民生实践彰显担当本色
7月25-27日,团队专访戏曲师徒热艳古丽与李秀兰、收养汉族脑瘫男婴的帕太姆罕・巴拉提,从平凡故事中感受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更坚定了团队以电商赋能助力共同富裕的决心。


总结实践成果续写共建篇章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不仅为若羌电商发展提供了切实助力,更深刻体会到“共同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它是各族群众在枣林间的携手劳作,是直播间里的文化共鸣,是社区课堂上的技能传递,更是跨越千年的团结精神传承。这是一次“扎根大地的实践之旅”“民族团结的见证之旅”“青春赋能的成长之旅”。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团将持续对接跟进若羌电商赋能方案,用专业知识服务民族地区发展,以青春之我助力“各族人民共同迈向现代化”的时代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