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文明宝藏 守护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学院师生参加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

作者:陈亚军编辑:李皎审签:徐志忠校审: 杨永锋 赵光国发布时间:2025-03-19访问量: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文物工作方针,践行国家民委和国家文物局的合作协议,充分发挥文物考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院以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为契机,与兄弟院校、地方文物单位联合组成普查工作队,在协力推进了成都市文物普查工作的同时,为摸清文物家底、赓续历史文脉,抒写了时代华章。

普查团队合影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2025年1月初,由学院文博专业教师负责带队,与9名硕士研究生组成普查队,组织学习了文物普查的意义、保密工作、标准规范等,掌握了文物测绘、摄影、绘图的记录手段与技术,并认真查阅了文物档案和相关文献,自学了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为实地开展普查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院普查队主要参与了成都市双流区、青羊区、温江区的野外调查和文物建档工作。成都地区的文物数量庞大,分布地域广,普查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深入田间地头、山岭洞穴、古镇村寨,通过卫星定位设备、RTK、照相机、三维扫描仪、无人机航拍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田野文物的基础信息进行了细致地采集和录入,全面掌握了普查地区文物的数量、分布和特点,以及单体文物的位置、类别、年代、特征、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为普查地区建立了科学、完整的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档案。

野外普查现场

经过40余天的野外工作,学院师生已普查不可移动文物230余处,其中新发现文物30余处,包含了古遗址、墓葬、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等,圆满地完成了预期阶段的工作目标。普查期间,学院师生秉承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推进文物普查工作,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合作单位的高度肯定,也为建立自主的学科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我校力量。

赞!助力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我校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