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智慧教学班第三次活动在文津楼101教室顺利开展。此次专题工作坊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为主题,吸引了40余名教师踊跃参与。通过前沿理论解析、本土化工具实操以及伦理思辨研讨等多元模块的设计,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深入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其应用能力,从而构建“人机协同”的智慧教学新生态。

工作坊特邀湖南农业大学教育技术系张翼然副教授作专题培训。张老师以《Deepseek大模型入门与教学应用实践》为题,深入浅出地剖析了DeepSeek、ChatGPT、文心一言、智谱清言等大模型的技术特性和工作原理。他强调,AI并非是对教师的简单替代,而是通过人机协同实现教育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同时,他还分享了作为初学者应如何将AI视为伙伴,与其进行智慧对话并共同成长的心得体会和实用技巧。张老师还着重指出,在AI时代,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习体验架构师”。核心竞争力在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情感化的教学设计能力。
工作坊创新采用“场景驱动”培训模式,从尝试各种AI工具、学会优化提示词到促进学生正确使用等多个方面带领老师们边学边练。重点演示了如何利用DeepSeek实现高效的人机协作。张老师特别强调,对于预计要重复使用的功能,应提前准备好提示语并保存,以便日后直接调用,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此外,在智能备课方面,张老师带领老师们体验了用DeepSeek生成丰富的课程案例库,并利用Kimi或者Claude筛选所需案例,用Metaso针对案例提问,用通义听悟将优秀案例转写成文本等多种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方法。他还指导老师们尝试使用AI作图、AI数字人生成、AI处理问卷数据、创建个人AI知识库等智能化工具,进一步拓宽了教学的应用边界。

参训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工作坊彻底颠覆了他们对传统教学的认知。深刻认识到,未来将积极拥抱AI工具,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培养学生超越AI的高阶思维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希望通过此类活动,能够推动全体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期待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人机协同”智慧教学新生态的践行者和引领者,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