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感、锤炼进取之志,推动“小我”与“大我”深度融合,土木工程学院成立西北民族大学“寻根羲皇故里 共铸民族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5年7月22日至24日期间,实践团全体成员深入“羲皇故里”天水,以脚步丈量文化、以心灵感悟伏羲,追溯着中华文明的深邃根脉,在历史的回响中探寻着伏羲文化作为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纽带的力量。
一、走进伏羲庙,触摸文明源头
7月23日,实践团探访了位于天水市秦州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通过现场了解,实践团成员们认识到伏羲作为“三皇之首”,其诞生地“成纪”即今天的天水地区。通过研学,大家深刻理解了伏羲创造的八卦,奠定了中华哲学体系的基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图 1 实践团成员在天水市伏羲庙博物馆合影 摄:兰志强
二、探访麦积区博物馆,感知文化符号
7月22日,实践团来到天水麦积区博物馆。在羲皇故里的文脉殿堂里,实践团驻足于庄严肃穆的黄帝铜像前,端详着按先天八卦方位布局、光影流转的卦象展台,实践团在伏羲画卦的起源之地,亲证伏羲文化作为各民族共享的哲学符号,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根基。

图 3 实践团在沙盘前听讲解 摄:王嘉乾
三、探秘大地湾,解码华夏基因
7月24日,实践团走进甘肃大地湾遗址,探寻华夏文明的源头脉络,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实践团成员们通过触摸远古文明的印记,深刻理解了伏羲文化作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瑰宝,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的精神纽带作用。

图 4 实践团在大地湾博物馆合影 摄:兰志强
从伏羲庙到大地湾遗址,实践团成员们被龙城天水及伏羲文化深深吸引,古老文化在青年话语中焕发新生。大家纷纷表示,要成为伏羲文化的“传承人”和“传播者”,在深刻理解“多元一体”文化基因的同时,以青年视角与创新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直抵人心。未来,土木工程学院将继续引导青年们以青春之力,将文化根脉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动能,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同心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