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访企拓岗】访企拓岗促就业 职引未来“川渝”行

             作者:刘东升    编辑:王丹丹     审核: 董化琪           发布时间:2023-04-21    访问量: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 “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推进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帮助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和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化琪、副院长王春芬、刘东升博士及舞蹈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牛丽娟、辅导员马润春一行于2023412日至415日赴四川和重庆两地开展了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

  访企期间,董化琪书记一行分别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一局五公司、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天航检测有限公司的领导和校友代表进行了座谈。双方重点就学生就业、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工程技术及科研项目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与中铁相关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本次“访企拓岗”活动,有效搭建了学院与企业面对面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并为后续就业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成都期间,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宝华教授介绍了中铁二十三局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战略布局、业务板块以及集团公司近年来在国家储备、林、矿山开采治理、城市更新、水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的成就,重点讲述了正在积极构建的“一体两翼”产业新格局。田书记表示,中铁二十三局与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学校为集团公司输送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且都逐渐成长为集团公司的中坚力量。


集团公司田宝华书记讲话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玉柱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校园招聘计划、专业用人需求及毕业生工作待遇,并对我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毕业生发出了春季招聘邀请。二十三局四公司侯玉龙副书记、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何晓蓉副部长结合集团公司现阶段人才需求特点和招聘工作体会,就在校生职业规划、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在增进了解的同时,也为今后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我校土木校友张世文(现任二十三局集团六公司成绵苍巴项目物资设备部副部长)介绍了毕业后的工作和成长经历。座谈后,校企双方代表在集团公司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并进行了就业合作基地的授牌。

就业实习基地授牌

在重庆永川区,中铁二十一局五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长德介绍了五公司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及矿产资源开发、科技创新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就,从实习、就业及校企合作方面表达了对我校师生的欢迎和工作的支持。五公司领导班子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技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人力资源部的付鹏部长就公司的校园招聘计划、专业需求情况、学生学业资助等进行了介绍,并对我院毕业生发出了诚挚的招聘邀请。五公司土木校友梁龙利介绍了毕业后的个人成长经历,并对在校生提出了诚恳的建议。座谈结束后,双方在公司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

双方签订就业合作协议

董化琪书记带队赴中铁二十一局五公司“访企拓岗”

五公司董事长卢长德作交流发言

在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访企工作期间,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德玖、发展创新部主任吕文捷、党群人资部副主任王欢、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黄杰、海绵中心城环一分院院长尹洪军等公司领导出席了交流活动。

董化琪书记带队赴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访企拓岗”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座谈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在研究生就业、实习安排、设计院人才需求、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希望以本次访企活动为契机,共同推进研究生就业、招聘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及技术合作。

在渝期间,重庆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重庆天航检测有限公司等单位与土木工程学院的访企人员就校企合作方式、实习实训特点、平台建设经验、企业技术培训、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5天的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中,董化琪书记一行代表校方向各单位的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定位、办学历史、科研成就和学科发展情况,并结合土木工程学院近年来工作,从立德树人、专业布局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展示了在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及学位点建设、科研与技术服务、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工作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是强化校企衔接、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2023届毕业生毕业离校在即,学院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以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为契机,主动走出去,深入挖掘就业岗位,积极探索与企业建立就业合作渠道,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