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土木工程学院举办“匠心土木·薪火相传”经验分享会

             作者:王丹丹    编辑:郎文星     校审: 审签: 马广临      发布时间:2025-06-13    访问量:

 为涵养师德文化,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土木工程学院于6月11日在榆中校区力行楼304会议室开展了以“匠心土木·薪火相传”为主题的“一院一活动”教师经验分享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祁永龙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会议邀请了资深教师、教学名师、优秀青年教师、班导师代表等进行分享交流,他们以亲身经历勾勒土木工程学院的发展脉络,在思想碰撞中诠释 “立德树人” 的时代内涵。

资深教师:岁月沉淀中的育人坚守与学院情缘

拥有20年教龄的何永强教授分享了学院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个人感悟。他回忆道,二十年前,学院初创时仅有 6名教师,办公条件艰苦,教学设备简陋。如今,学院已发展成为拥有60余名教师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学和实验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引用“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他也对学院的未来充满信心。作为学院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这位“老”教师表示愿意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传承教育经验,引领教育改革方向,为年轻学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最后,他衷心祝愿学院未来蒸蒸日上,再创辉煌,也期待全体同事事业有成,携手奔赴下一个辉煌的二十年。

教学名师:课堂革新中的方法密码与思维激活

甘肃省技术标兵高忠虎副教授围绕常用的教学方法、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目标的撰写等3个方面,传授教学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在常用教学方法方面,介绍了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的特点与适用场景;在课程思政融入上,以土木工程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维度介绍了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还阐述了课程教学目标撰写需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做到明确、具体、可衡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青年教师:传统赓续里的创新突围与科研突破

索俊锋教授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开展个人教学科研经验分享。索俊锋教授深耕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一核两翼”育人模式,将唯物辩证法融入课堂,重构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体系,推动“新工科”与学科交叉融合。建设“课训赛研创”育人平台,打造课程思政案例库、工程案例库等数字化资源库,依托智能测绘工作坊指导学生开展大创项目,以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

马宏斌博士围绕“传承·创新·突破”主题,就新时代土木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实践作经验分享。他从新时代教育背景出发,阐述智能建造崛起、OBE理念深化等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介绍学院在教学创新实践中整合数字化资源、融合智慧技术,以及通过前沿追踪、跨学科合作提升科研能力的举措,还提及学科竞赛指导模式及教学、科研、竞赛三者协同发展路径,为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思路。

班导师:亦师亦友间的成长陪伴与心灵护航

西北民族大学“教书育人”模范郑海晨副教授分享了在学生管理、保研考研指导及就业帮助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她始终以“秉持人本理念,助生成长成才”为初心,生活中参与学生课余活动、走访宿舍解决学生困难,为学习落后学生制定计划,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保研考研指导上,通过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供信息、关注学习、给予心理支持助力学生。她提出“就业指导,不仅是经验的分享,更是为学生拨开迷雾、锚定方向的“指南针”。她通过剖析环境、探索需求、制定目标、拓宽渠道,全方位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她以学生需求为起点,尊重个体差异,关注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被理解、被支持的环境中,释放潜能、追逐理想,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收获成功。

最后,党委书记祁永龙总结发言。他强调,希望大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向优秀典型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土木工程教育领域的匠心精神与育人理念,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激发青年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共同推动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