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团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对学校思政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实践育人在“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校团委决定组织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时间
2024年7月13日——2024年8月23日
三、总体原则
学校 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坚持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注重工作统筹,将社会实践与“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扬帆计划、乡村振兴定点帮扶等工作一体谋划推进,融合开展。将适度扩大集中组队规模,特别是鼓励学生返乡后在家乡所在地小规模组团开展活动,推动实践育人质效提升。
四、团队类型
社会实践团队分为国家级重点团队(含各类获批的全国性专项实践志愿服务团队)、省级重点团队、校级重点团队、院(部、中心)级团队。各类型团队数量将根据团省委划拨名额、院部申报项目情况另行确定。最终类型定位以立项名单为准。
五、活动内容
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贯穿始终,重点围绕学思践悟新思想专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研学实践专项、爱国主义教育专项、中华文化传承专项、促进乡村振兴专项、服务基层群众专项、民族团结实践专项、国家级志愿服务专项、共青团促就业专项、其它专项等10个方面内容开展活动。重点团队原则上要完成“五个一”实践任务,即办好一件惠民实事、提出一项务实举措、开展一次结对共建、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开展一次主题宣讲。
(一)学思践悟新思想专项。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学生知行合一,重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对学校思政课作出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内容,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加深对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研学实践专项。要持续巩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学习成效,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体验实践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树牢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强化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三)爱国主义教育专项。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四)中华文化传承专项。组织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五)促进乡村振兴专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组织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学校乡村振兴定点帮扶临潭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以及医疗卫生、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活动。积极探索优秀大学生在临潭县团组织兼职、村官挂职,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六)服务基层群众专项。组织学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健康义诊、教育帮扶、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粮食节约等特色实践服务。
(七)民族团结实践专项。组织在内地学习的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学生就近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主题实践,组织内地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主题实践,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八)国家级志愿服务专项。根据团中央工作要求,按照“创青春”“团中央权益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微信公众号工作指引,积极参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七彩假期”少年儿童关爱行动专项实践、“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法治中国青春行”、心理健康青春行专项社会实践申报工作。
(九)访企研学促就业专项。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践锻炼、省内外“扬帆计划”暑期实习;联合学生工作部(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依托社会实践载体平台,提前谋划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度参与访企拓岗,组织2025届毕业生特别是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学生赴中东部发达地区知名企业参观游学交流,协同推动促进大学生就业高质量发展。
(十)其它专项。按照团省委、省学联要求,根据“甘肃青年”微信公众号工作指引,积极参与“追寻红色足迹 承扬革命精神”红色追寻专项实践、“陇原心连田野 韶华筑梦乡村”乡村振兴专项实践、“凝聚青春力量 培育文明新风”文明倡导专项实践、“汇聚青年才智 助力经济发展”就业创业专项实践、“大美甘肃 青春行动”生态环保专项实践、“播种法治种子 培育未来栋梁”青少年普法专项实践、“青春深入一线 助力‘健康中国’”医疗卫生专项实践项目申报工作。
六、申报要求
2024暑期社会实践实行项目化运作、扁平化管理、规范化组织模式,沿用项目申报—审批立项—备案登记—安全实施—总结表彰工作机制,采用集中组团实践和个人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项目申报面向所有学院(部)、研究中心、“道中华”工作室、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单位名义统一报送,不接受个人报名。原则上每个单位上报项目不得超过10项(含已获批专项),其中,校级重点不超过3项。
(二)项目经费实施“校团委资助+申报单位资助+科研团队资助+团队自筹”的多元募集方式。校团委、组织部、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将联合为实践育人赋能,在乡村振兴(临潭)、推普等重点方面协同发力。鼓励学院(部)、研究中心为院级团队、学生返乡小规模活动团队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科研团队参与社会实践。原则上,校级重点团队经费由校团委划拨资助,院级团队、学生返乡小规模活动团队由申报单位承担。经费来源为院部资助、科研团队资助、团队自筹的优先立项。
(三)鼓励学生返乡后在家乡所在地小规模组团实践。特别是要支持学生以家乡所在地为圆心,申报组建便于朝聚夕散、在家住宿的团队,经费开支以活动用品为主,人数以3-5人为佳。
(四)已获批的有资金(含物资)支持的国家专项团队将在经费上予以削减;院级团队、自筹经费团队、学生返乡小规模活动团队将在荣誉表彰名额划分上予以倾斜。
(五)校级重点团队规模不得少于10人,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实践时间不低于7天。院级团队人数不得少于5人,建议控制在20人以内,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实践时间不得少于5天。
(六)社会实践团队名称格式统一规范为:“西北民族大学赴×××(实践地)×××(活动内容)实践团”或“西北民族大学×××(活动内容)实践团”。
(七)所有组团项目申报必须征得申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同意,学校团委发文立项后才能组织实施,进行财务核销。所有个人实践要严格按照《西北民族大学学生校外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进行审批备案登记。
(八)所有申报项目均要认真规范填写申报材料,项目申报书(附件1)、人员信息表(附件2)、项目汇总表(附件3)、个人实践集中备案审批情况汇总表(附件4)电子版请在6月24日前发送至315591087@qq.com,逾期不予受理。纸质版待立项名单公布,进一步修改完善另行报送。
附件:1.西北民族大学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
2.西北民族大学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参与人员信息表
3.西北民族大学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汇总表
4.西北民族大学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集中备案审批情况汇总表
共青团西北民族大学委员会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