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登录外国语学院!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英语演讲”课程团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作者:孙萌    编辑:袁嘉     校审: 马佳 豆存祥 审签: 豆存祥      发布时间:2024-04-20    访问量:

    为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身边故事,理解课程内容,讲好中国故事,2024年4月19日上午,由雒作龙老师、马莹老师、栗晨老师带领的外国语学院“英语演讲”课程调研团队,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榆中县的脱贫攻坚经验,前往榆中县张一悟纪念馆、马坡乡后沟村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调研团队一行首先来到了张一悟纪念馆,拜访了榆中县农业局原局长,现任张一悟纪念馆馆长冒立榜。作为一名曾经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冒馆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生动翔实的案例,首先向一行人介绍了榆中县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的独特经验与做法,以及冒馆长个人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感悟。调研组的老师和同学们边听边记,时不时与冒馆长互动,发表自己的感悟。

    通过冒馆长的介绍,调研团队一行了解了榆中县在新时代十年当中的巨大变化以及榆中县如何以产业为引领,通过组建“九大产业联盟“,将新兴经营主体与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联系起来,提高产品质量,拓宽产品销路,最终实现产业脱贫。这些介绍让调研团队受益匪浅,极大拓宽了他们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支持。

    随后,在冒馆长的带领下,调研团队来到了马坡乡后沟村,对榆中县的脱贫攻坚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调研。首先,在村民赵希贵家中,调研团队了解到了榆中县对村民们在创业致富、农业种植与科技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并安排专家提供咨询与帮助,以及政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极大提高村民住宿条件的具体措施。其次,调研团队的部分同学还与其他村民们进行了简短的交谈,了解到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在过去的十年里村子里发生哪些变化,通过村民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以及脸上真诚的笑脸,调研团队了解到在过去十年里,这里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日常采购物品更方便了、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提高了。

    最后,调研团队来到了村民赵希贵家的蔬菜大棚,实地参观了“高原夏菜“项目。在交谈中,村民赵希贵向调研团队介绍了自己在种植过程的一些感受与启发,调研团队也了解到了”高原夏菜“项目的特点、主要作物、种植方式、种植技术与技能、经济效益和销售方式。

    本次调研活动是不仅是“英语演讲”课程的实践部分,同时也是一个让外国语学院的学子们更好的理解身边的故事,进一步读懂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渠道。通过本次调研活动,调研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次社会调研,也是一场极为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能进一步加深了对思政课本以及“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内容的理解,也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外院人,正处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前沿阵地,如何去讲好中国故事?让其他国家读懂中国,理解中国,不仅需要我们具备过硬的语言积累与技能,同时也需要我们了解真实的素材,而中国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就是最好的素材。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将继续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深入挖掘身边的中国故事,用更简洁易懂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新村1号    邮编:730030    中国语言文学学部版权所有
  • 陇ICP备17000647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