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邀请,11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李本乾为学院师生分享了《AI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模式创新》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是新闻传播学院近期开展的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之一,也是学院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举办的特色组会。讲座由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石静主持,新闻传播学院部分教师与全体研究生参会。
讲座正式开始前,李本乾教授与师生分享了两个问题:AI到底是什么?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带着对问题的思考,李本乾教授向师生介绍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历程,以多个生动形象的行业案例重点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深刻影响。他指出,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代表着AI技术从感知、理解世界到生成、创造世界的跃迁,推动着内容生产的颠覆性变革。
李本乾教授讲解了AI时代下内容生产的多种业务形态和功能创新。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给新闻实践的各个环节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合理看待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警惕技术应用风险的同时进行治理思考。
通过结合相关案例与内容分析,李本乾教授进一步分析了在对外传播中国际传媒环境对中国的好感度和评价。他指出,在面对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时,我们应当寻找双方文化的中立点和共同点,在西方受众普遍接受的心理和文化基础上打通情感共鸣点。传播话语应当平民化,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从而在国际传播中寻求最大利益和最大成效。同时,李本乾教授认为在中国故事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应挖掘和整合多元传播渠道和传播主体资源,从而增强国际传播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讲座尾声,李本乾教授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围绕“人类与人工智能交互的伦理选择是‘主客’工具性,还是‘主体间’共构”“AI赋能模式下该如何避免影像表征下的价值遮蔽和资本诱惑下的叙事偏离”以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甚至是元宇宙基础上产生的数据运用的主导权是否有可能演变为‘第五权力’”“如何融合并增强自身多学科背景与专业能力”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李本乾教授表示,在看到AI技术迭代发展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人自身的分析能力与创造能力,我们要发展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在技术开发阶段加强AI的伦理规范,未来,数据质量和大语言模型的完善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
本次教学研讨分享会暨特色研究生组会,不仅为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如何深入理解AI技术及其应用,在智能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提供了启发思路,也为学院强化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发展思路与路径。
1.本网站为学院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2.刊载此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传播学院微信
新闻传播学院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