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简介
历史沿革
学校是国家民委直属6所高校中唯一举办医学教育的院校,对完善民族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布局具有特殊意义。学校医学教育招生自1951年从练习生开始培养,1956年开办了医务班、助产班,1959年更名医务科。1966年学校停办,1973年复办,同年设立医务系。1976年7月设立医疗系。1978年医疗系招收第一批三年制专科生。1979年医疗专业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生。1989年12月,医疗系更名为医学系。1991年医疗专业改革为临床医学专业。2000年4月医学系、校医院合并,成立西北民族学院医学院。2002年开设口腔医学专业并开始招收专科生;2003年开设高级护理专业并招收专科生;2005年开始招收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2006年开始招收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2008年设立医学人类学方向硕士点。2012年将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校医院独立设置。2014年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并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2014年11月成立学校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医学教学管理部。2014年获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4年获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0年1月机构调整,将医学教学管理部、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合并成立医学部。现有临床教学基地6个,分别是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院、附属医院(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临床医学院、附属临夏州人民医院、附属兰州市口腔医院、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学部历史发展脉络
党建工作
医学部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为学部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学部党委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学生社团以及辅导员、团干、班导师在思政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党员干部在师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学部党委现有教工党支部3个,学生支部9个,教工党员86人,学生党员335人。2018年医学部第二教工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师资队伍
医学部有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系、医学检验技术系、口腔医院、临床医学院、第九四〇医院临床医学院、临夏州人民医院临床医学院、兰州市口腔医院临床医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31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教授职称27人,博士学位40人。教育部口腔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人,国家民委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4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2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人。临床教学基地共计聘任临床教师826人。

人才培养
医学部始终坚守“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扎根中国大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学部现有本科生2239人,硕士研究生111人。
学科建设
医学部现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4个本科专业,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和医学人类学3个学位授权点。医学部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和医学检验技术四个本科专业;有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医学人类学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口腔医学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获批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有甘肃省口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基础医学三个省级教学团队;组织学与胚胎学、牙体牙髓病学、检体诊断学、口腔粘膜病学、妇产科护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健康评估10门省级一流课程。
科学研究
建有口腔医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西北民族地区环境生态与人群健康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和甘肃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甘肃省口腔智慧医疗与健康行业技术中心。近5年获批各类项目18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30项。教职工发表高水平论文32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48篇。获批专利48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11项。学部结合专业特色,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双创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术科研、创新创业中,助力科技强国。近三年,本科生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12项、校级大创项目69项。1支学生团队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荣获铜奖,34支学生团队获得省部级奖项。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