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细菌性痢疾的防治

作者:张银霞编辑:郑艳华审签:魁发瑞校审: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0-23

    一、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亦称为志贺菌病(shigellosis),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本病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如未经及时正规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疗效欠佳或转为慢性者。

二、传播途径

1.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以轻症非典型菌痢患者与慢性隐匿型菌痢患者为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三、临床表现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分为急性菌痢、中毒型痢疾,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绝大多数痢疾属普通型,起病急,畏寒、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稀便转成脓血便,便次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量少,常伴肠鸣音亢进和左下腹压痛。一般病程3~14天。

慢性菌痢,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

四、治疗

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2. 抗菌治疗:因志贺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长,并呈多重耐药性,故应根据当地流行菌株的药敏试验或患者大便培养的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3. 对症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失水者,无论有无脱水表现,均应口服补液,严重脱水或有呕吐不能由口摄入时,采取静脉补液。发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高热时可给予退热药。

4. 病原治疗

通常需联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足剂量、长疗程,对于肠道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者,可采用保留灌肠疗法。

五、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1.首先要做好管理传染源,及时发现患者和带菌者,并且要进行有效的隔离和进行彻底的治疗,直到大便培养检查是阴性的

2.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3.尤其要注意饮食和饮水的卫生,不喝生水,不食不洁瓜果,不吃变质食物,做到饮食有度,不酗酒,不贪凉,以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4.切生熟菜的刀具及砧板最好能分开,如无条件者,至少在每次使用前用开水烫一下。

5.注意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保持情绪舒畅,避免抑郁、忧思、恼怒过度。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5 - 2025 西北民族大学   邮政编码:73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