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霞 教授
张朝霞,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中国法学会立法学会和民族法学会理事,曾任两届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甘肃众炀律师事务所律师。曾在复旦大学进修一年,2009年-2010年赴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一年。
研究领域:立法学、宪法与行政法
承担项目: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曾主持国家民委课题一项、甘肃省软科学课题两项、甘肃省社科规划课题一项、甘肃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等多项课题并结项。
发表论文:在《法学杂志》《兰州大学学报》《民族教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民间法》《法学教育研究》发表CSSCI核心论文8篇,在《犯罪研究》《甘肃政法大学学报》等北大核心期刊论文8篇。在其他报刊上发表50余篇论文和学术随笔。文章被《新华月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民法院报》《羊城晚报》等报刊转载。2019年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等出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解读与实务》以及其他著作。三次撰写中国蓝皮书论文入选《中国人权报告蓝皮书》《中国立法蓝皮书》。
独自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国家民委社科成果一等奖(2017年)和三等奖(2018年)。撰写的咨询报告被省委《决策参考》两次采用。四次获得校级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获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优秀奖一项。2007年独著《行政处罚法与行政许可法》一书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著作《法学教育危机背景下的甘肃高校法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2012年获甘肃省教育厅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
尼玛才让 教授
尼玛才让,男,1977出生,藏族,博士,教授,法律硕士、敦煌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律硕士专业负责人,兼任敦煌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国家检察官学院青海分院兼职教授、甘肃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甘肃省民族法学会理事、甘肃省法学会敦煌法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法学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法律史学、法理学与敦煌学研究。
近年来,在《中国藏学》《西藏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了《吐蕃时期敦煌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以敦煌藏文法律文书为中心》《法学导论》等8部学术专著与译著。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敦煌古藏文文献中的多民族法治文化共同体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吐蕃时期敦煌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子课题“吐蕃时期敦煌古藏文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敦煌古藏文法制文献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之敦煌古藏文司法文书研究”。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等科研项目12项。
王天雁 教授
王天雁,男,1979年出生,汉族,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法学院副院长,西部生态与土地资源法制研究中心主任,兼职律师,受聘担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研究领域:民法、土地法、消费者法
代表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牧区草地承包经营法律制度研究”,出版《消费者运动的民法回应:理念、制度和立法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条文理解与适用》(合著)等学术专著。在核心期刊发表《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牧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状况调查》《承包地征收的土地补偿费分配:现行模式检讨及规范构》《草地承包经营权之殇:祁连山牧区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保障调查》等学术论文。
代表奖项:专著《消费者运动的民法回应:理念、制度和立法技术》获甘肃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祁连山牧区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影响调研报告》获国家民委2018年度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
马晓青 教授
马晓青,女,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华盛顿美利坚大学访问学者,犹他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美国法。中组部第20批、第21批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优秀援青博士。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国际法
语言能力:英语高级、韩国语中级、阿拉伯语初级
科研: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完成中央高校课题一项,在C刊及省级期刊发表文章8篇。
闫艳 教授(校聘)
闫艳,女,汉族,1978年11月生,甘肃静宁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校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会员、甘肃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环境法学、法律职业伦理及法律文书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印度能源与环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天然气产业市场化法律规范研究》等学术专著,参与编写教材《法律文书学》1部,在《兰州大学学报》《兰州学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并完成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我国天然气产业引入竞争法律机制研究》1项,中央高校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研人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项。
安兵 副教授
安兵,男,裕固族,生于1968年10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甘肃省法学会理事、甘肃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兰州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兰州市检察院听证员、甘肃融博律师事务所律师等。
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两项,主持甘肃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新时代法学专业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西北民族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课题“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相关理论研究”、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度司法研究课题“网络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研究”等项目。
合著《应用诉讼心理学》。发表论文《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检察院与机制的解释论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模拟审判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化”(大学:教学与教育)《新文科背景下法学交叉学科建设研究》(大连民族大学学报)、《检察机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系统论研究》(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点面结合”做实行刑反向衔接》(检察日报)等。
多次获评西北民族大学优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在各类模拟审判大赛中屡获佳绩。2016年被西北民族大学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2017年分别荣获西北民族大学第六届、第八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曾被兰州市司法局、兰州市律师协会评为“兰州市优秀律师”。2024年甘肃省律师协会颁发“您投身律师事业,光荣执业已满30周年,为表彰您为律师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特颁此证”之荣誉证书。
耿龙玺 副教授
耿龙玺(1969-),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第六届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第五届兰州市法学会理事,甘肃省省级法律咨询专家。
主要从事经济法学及理论法学教学研究工作。长期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教学及科研指导工作,在CSSCI及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项目数项,参编专著和教材2部。分获2008年度国家民委系统文明职工、西北民族大学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连续两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张国妮 副教授
张国妮,1969年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法理学、中国法律史等。
代表成果: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论在法的运行中法律概念的界定”“强化法硕基础理论教育”“将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现代法治文明”“试论中国神权法思想的源起、发展与演变”。主持校级科研课题1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1项。多次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课外学术论文竞赛和科研创新项目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蒋宏伟 副教授
蒋宏伟,男,汉族,1970年4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先后担任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西北民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社科处副处长、法学院副院长等职,兼任中国民族法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甘肃省法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研究领域:刑事法学、民族法学
代表性成果:先后参与国家社科项目2项,主持完成国家民委项目1项,甘肃省检察院项目1项,中央高校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编著专著教材3部,其中《刑事法学实践案例评析》任副主编,参与《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教程编写。
代表性奖项:参与《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社会冲突与舆情疏导调研报告》获得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奖。
韦玉成 副教授
韦玉成,男,汉族,1973年生,甘肃兰州人。法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委政法委咨询专家、兰州市法学会副会长。多年来致力于法学专业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持完成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各1项,完成中央高校基金项目等科研、教改项目5项,参与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编、参编著作和教材3部,在《民族法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孙双秀 副教授
孙双秀,女,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
1998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
2004年11月至今在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从事法学教学工作。
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四部。
祁全明 副教授
祁全明,男,汉族,甘肃古浪人。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甘肃省法学会理事、兰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民商法学。
近年来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主持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中央高校基金项目一项。先后荣获西北民族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比赛二等奖、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等。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CSSCI论文3篇。
论文先后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法学论坛二等奖、第三届甘肃省法治论坛一等奖。调研报告《祁连山牧区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影响调研报告——以甘肃省天祝县、肃南县和青海省祁连县的调研为基础》获得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三等奖。
刘颖 副教授
刘颖,1979年生,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甘肃省环境法学会理事,受聘担任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
研究领域为环境法、商法、经济法。
出版《中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初始分配法律制度研究》(检察出版社,2019);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7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论著5部,论文数篇;曾获甘肃省法学会优秀成果三等奖等5项奖励。
俞楠 副教授
俞楠,甘肃兰州人,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甘肃省法学会理事、甘肃省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婚姻与继承法
主持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甘肃省检察建议质效评估实证研究》,中央高校重大需求培育项目《西北少数民族海外群体研究》。
论文论著:出版专著1部,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论文多篇(第一作者)。
钟慧 副教授
钟慧,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会理事、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九三学社中央法律专门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武威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研究领域:宪法、行政法、人权法
承担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项目。
论文论著: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有8篇为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参与撰写著作6部,4次参与中国人权研究会“人权蓝皮书”撰写。
决策影响:多篇资政报告被全国政协、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协、九三学社社中央及《光明日报内参》等采纳。
田杜国 副教授
田杜国,男,汉族,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刑法学、法律逻辑学。
科研项目:主持并完成国家民委委托项目2项、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校级科研与教学项目4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
论文发表:在《Hermathena》《Scholar Highlights in Social Sciences》《学术探索》等国际、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A&HCI、SSCI、CSSCI论文6篇。
专著与教材:在国家A类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家A类出版社出版规划教材2部。
资政报告:获省部级以上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6篇。
社会服务:借调到国家民委“立法专班”,参与涉民族事务法律法规草案文本起草工作。
获奖情况:获得校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我最喜爱的老师”“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甘肃省“正天合杯”金城学子法律专题辩论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首届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与发展法治论坛优秀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程荣 讲师
程荣,男,1986年生,汉族,山西省左权县人,法学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西北民族大学“石榴籽”普法宣讲团指导老师,兼职律师。
研究领域:刑法学、法律解释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理论与实践、法律语言学等
承担项目:主持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西北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1项、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2项;西北民族大学创新创业改革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肃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及甘肃省人民检察院、高级人民法院理论研究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16项。
学术成果: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贵州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论文8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教材1部。
代表奖项:国家民委2023年度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甘肃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西北民族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贡保华旦 讲师
贡保华旦,男,藏族,甘肃卓尼人,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刑事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副导师。中华司法研究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国家检察官学院青海分院兼职教授,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翻译,甘肃省法学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省法学会敦煌法学研究会会员。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一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年项目一项,主持、参与其他各类项目14项,出版译著2部,在《四川大学法律评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藏文)、《民族》等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
主要研究领域:刑法学、法律史学、敦煌法学、汉藏法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