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我院在校本部礼堂三楼会议室举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大讲堂(第二十讲)专题讲座,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邹立波教授受邀担任主讲人,他以“理解民族:费孝通与民族走廊研究”为主题展开此次讲座。

邹教授在讲座中系统梳理了近二十年民族走廊研究的发展脉络,并重点阐释了费孝通先生“民族走廊”理论的核心内涵与当代启示。费孝通先生创造性提出“从‘走廊’视角理解中国民族格局”,旨在解决民族识别工作的遗留问题,强调整体观、历史观和区域观,民族识别工作需将其置于更大的历史、区域和关系网络中考察。

邹教授在讲座中指出未来的研究中需破除“单一民族”的思维定式,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身份与多民族共生共享的现实;强调整体视野,加强不同走廊的比较研究;深化基础工作,加强对走廊地区日常生活、多语种民间文献的深入调查与数据库建设;坚持多学科融合的研究路径。
在互动环节,邹教授与参会师生探讨了在西方理论影响下如何坚守本土立场,以及不同走廊比较研究的具体路径。他强调,民族研究的根本在于增进民族团结与良性互动,因此需立足中国实际进行有选择的学术对话。本次讲座深刻彰显了费孝通学术思想的宝贵价值,为新时代深化民族研究的本土化路径提供了重要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