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大讲堂(第十九讲)专题讲座在西北新村校区礼堂三楼会议室顺利举办。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人类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亚辉受邀担任主讲人。他以“从部落到国家:再论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为主题展开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期刊社联合主办。

讲座中,张亚辉围绕傅斯年《夷夏东西说》等核心文献展开,提出先秦时期并非传统认知中的“三代单线更替”,而是东夷与华夏集团长期对峙、交替兴衰的共存发展格局,这一视角挑战了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的“截断众流”说。通过解析玄鸟生商、朱蒙天女等神话,他揭示东夷集团与东北地区部分民族的文化渊源,指出秦、赵等均为东夷后裔,印证了多民族互动对早期国家形成的推动。

此外,讲座还探讨了先秦知识系统与民族的关联,如“性”“命”二字源于宗教,诸子百家的起源与民族分布密切相关。互动环节中,针对时空秩序、鸟日神话等问题,张教授强调中国文明以时空和谐为核心的独特性,区别于西方基于法权的文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