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采取线上形式举行课程教学研讨会,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新疆职业大学、喀什大学、河南医药大学、烟台大学、潍坊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数十所高校近百名教师齐聚云端,共同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设计。


会上,国家民委第二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展示一等奖获得者王硕老师以《概论》课程第三讲为例,对课程教学展示活动的比赛经验进行了专题探讨。明确了《概论》教学及比赛应以教材为纲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兼顾感性与理性、概念拆解+案例锚定以及跨学科备课”的具体建议。并以庙底沟花瓣纹彩陶、重瓣花朵理论、电影《哪吒》中花瓣纹等特色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将史前文明成果应用于教学设计中。

晏云鹏副教授以《概论》课程第四讲为例,详细阐述了第四讲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角度看,夏商周是中华文明由萌发走向兴盛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孕育阶段。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华夏共同体的框架,也为秦汉大一统王朝奠定基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确立了初始格局与演化路径。

本次研讨会是虚拟教研室在新学期的首次教研活动,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广泛探讨。大家一致表示,通过虚拟教研室平台,有助于创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为优化课程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学能力、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水平注入新的能量。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旨在深化授课教师对《概论》教材的理解,创新《概论》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切实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虚拟教研室的作用,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