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035200)
硕士点简介
一、学位点概况
西北民族大学在长期进行社会学本科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的基础上,2007年获准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10年获准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开始招生。截止2025年6月,本硕士学位点招收了十四届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已经培养十二届硕士毕业生,有392名研究生获得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形成了较为坚实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基础。2015年、2020年接受并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MSW专业硕士学位点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2025年3月完成教育部组织的周期性合格评估。2025级开始,培养学制三年。
十五年来,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本学位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发展,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城乡社区治理方面成效显著。2020年12月,因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绩,受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通令嘉奖。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点导师由具备社会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教师组成,现有MSW硕士生指导教师14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8名。指导教师中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为10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70%。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是100%。导师队伍中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甘肃省“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省级妇女儿童工作资源中心”妇女儿童专家智库成员、甘肃省社会工作联合会专家委员会第一批专家、甘肃省心理学会大学生专委会副主任及“全国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案例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二、研究方向
(一)简介
本专业学位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为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本学位点实际及导师队伍状况,设有社区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管理、青少年社会工作等三个研究方向或领域。
1.社区社会工作
立足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关注西部社会发展问题,借助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动员社区各方面的资源,促进民族地区和城乡(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导师有文化教授、马忠才教授、满珂教授、刘荣教授、冯丽娟副教授、赵军雷副教授等。
代表性科研项目有马忠才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临夏州稳定脱贫内生动力的培育路径与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研究”;刘荣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西北多民族聚居农村精准脱贫内生动力研究”;赵军雷副教授主持的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中的社会工作嵌入与社区发展研究”;赵军雷副教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研究课题“协同视阈下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等。
2.社会服务管理
立足社会服务需求评估与方案设计,筹集与配置资源,实施项目;关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服务传递和社会服务管理方面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导师有文化教授、唐梅副教授、白蓉副教授、马元平副教授、张霖副教授等。
代表性科研项目有文化教授主持的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我省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方略研究”等。
3.青少年社会工作
立足于青少年群体,重点关注社会工作在大中小学生、留守儿童等群体社会适应、健康成长方面的实务研究与理论探索。导师队伍有白蓉副教授、马元平副教授、唐梅副教授、赵军雷副教授、冯丽娟副教授等。
代表性科研项目有马元平副教授主持的“高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构建研究”、白蓉副教授主持的“探究式互动教学与实践、实验教学手段的配套改革研究与实践”等。
近年来,导师们的科研成果分别荣获过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导师队伍学历层次高、科研成果突出、研究方向相对集中、学术交流广泛而活跃,学术兼职广泛,社会声誉好、影响力大。
(二)复试科目名称及相关要求
根据研究生招生相关要求,初试通过后,参加复试时,有复试考试科目一门:社会工作综合知识。如果是同等学力考生,还需加试科目两门:①社会工作行政;②社会政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