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民族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丝绸之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分中心、“丝绸之路”融合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甘南民族师范学院协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民族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中华民族共同体新闻传播研究的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学校举办。来自中央民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北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30多所高校及媒体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盛宴。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建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王建华在致辞中指出,年会以“数智赋能·文化互鉴”为主题,深刻揭示新时代新闻传播研究与实践的鲜明特征与前进方向,探索数智技术应用、促进文化互鉴,共同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共促新闻传播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隋岩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民族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白贵教授、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卢毅刚教授分别致辞。隋岩表示,新闻传播史研究不仅关乎学术传承,更肩负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学会要以此次年会为契机,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白贵指出,新闻传播研究需要从坚守学术初心、深化社会服务、拓展国际视野三个方面出发,更加自觉地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任务。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吴锋、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毛湛文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卫东教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金强教授、云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静静教授、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朱杰教授作了大会主旨发言。




年会围绕“数智赋能·文化互鉴——中华民族共同体新闻传播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开设了大会主旨发言、分论坛、院长论坛等交流环节。与会学者们聚焦数字时代的深刻变革,深入探讨了如何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表达与形象建构,切入新媒体传播的创新前沿,细致剖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创新策略与认同塑造机制,思考如何利用新兴平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系统探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多模态叙事与数字实践的丰富可能性,并聚焦数字媒介在文化传承、共同体建构以及跨文化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共同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数字技术,在全球语境中传播中华文化、凝聚共同体意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积淀了丰厚的思想动能。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年会为契机,以扎实的研究、创新的思维、担当的精神,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术交流,向世界展示新闻传播的丰富实践和理论创新,服务国家对外讲好中华民族故事的战略需求,为全球多元文明对话提供中国智慧,以数智化的“千帆”之势,激活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研究这棵“万木”之根,共同开创民族地区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在此前召开的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议上,按照学会理事长换届选举流程,选举西北民族大学成为学会新一届理事长单位、秘书长单位。据悉,这是学校首个国家二级学会理事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