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2 日下午,2025 年春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智慧教学班第五次活动在文津楼 101 教室开展。本次以 “Deepseek 支持的课堂教学创新应用” 为主题的专题工作坊吸引了 30 余位教师踊跃参与,由学校教师教学发展培训师、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郭治虎副教授担任主讲,主要围绕 AI 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展开实践培训。
数字素养引领,多元工具赋能教学
郭治虎副教授以三届世界教育数字大会核心议题切入,强调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他特别推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免费学习资源,建议教师通过平台系统化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在大模型工具应用环节,郭老师首先梳理了十余种教学场景常用 AI 工具的核心特性,随后以思维导图形式重点解析 Deepseek 的教学应用逻辑,并结合 Kimi、秘塔 AI 搜索、Olib 开源图书等工具,构建 “资源获取 — 内容生成 — 课件制作” 的全流程教学辅助方案。他现场演示:通过 Olib 开源图书下载电子教材,上传至 Deepseek 并指令生成 Markdown 格式思维导图;基于思维导图,按章节、班级、学时等维度自动生成含跨学科融合要点与小组讨论设计的完整教案;最后借助 Kimi 的 PPT 助手将教案一键转化为可视化教学课件。参训教师同步实操体验,直观感受 AI 技术帮助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助力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成效。
零成本资源创作,激发教学创新活力
郭老师还分享了微课制作、教学海报设计等实用工具的零成本操作技巧,强调 “多尝试、多实践” 是掌握 AI 工具的关键。他特别指出:“AI 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教学创新的催化剂,教师需在应用中探索技术与教育规律的结合点。”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工作坊通过 “理论讲解 + 实操演练” 的模式,切实解决了 AI 工具在教学场景中的落地难题。未来将积极运用 AI 辅助教学设计,同时引导学生以批判性思维驾驭技术,培养超越 AI 的高阶认知能力。此次活动为推动智慧教学创新、构建 “技术赋能 — 教师发展 — 学生成长” 的良性生态注入了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