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智慧教学班)第六期研修活动在文津楼101教室成功举办。特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谢晖教授主讲,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贺媛副教授主持活动,30多位教师参加。谢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参训教师带来了一场关于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知识盛宴。

培训伊始,谢晖教授便强调智慧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到组织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他着重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指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课程设计,从教学内容的规划到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能获得有力的辅助。” 但他也提醒教师们要警惕 AI 幻觉和算法偏见带来的潜在风险,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必须保持理性判断。

在知识图谱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讲解中,谢晖教授结合实际教学场景,展示了知识图谱如何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程内容,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助教、个性化教学方面的显著优势。“通过构建知识图谱和问题图谱,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实现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满足他们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他同时指出,在使用这些技术时,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问题不容忽视,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使用观念和规范意识。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是智慧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谢晖教授详细阐述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性及其有机结合的方法。他强调,过程性评价要科学合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则应注重课程思政和育人目标的达成,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此外,智能体评价作为新兴的辅助工具,应结合具体问题灵活运用,避免 “一刀切”,教师需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为了让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谢晖教授分享了多个智慧课程建设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学科和教学场景,生动展示了智能技术在提升教学效果、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方面的实际成效。在案例分享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全神贯注,不时拍照记录要点,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互动环节将培训推向了高潮。教师们纷纷提出自己在智慧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比如如何平衡技术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怎样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等。谢晖教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与教师们展开深入探讨。他鼓励教师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不断积累经验。
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大家感慨道:“谢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案例分享也非常具有启发性。通过这次培训,对智慧课程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对未来的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 并表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打造更优质的智慧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此次智慧课程建设专题培训的成功举办,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了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相信在谢晖教授等专家的引领下,在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中,智慧课程建设将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