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系始建于1997年,同年招收阿拉伯语专科学生,是西部高校最早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院校之一,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12年被评为甘肃省省级高校特色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获批阿拉伯语笔译方向翻译硕士点,2024年,与英语、俄语专业协同发展,共同获批区域国别研究硕士点。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副教授4人,博士(含在读)9人,外国专家1人,研究生导师5人,95%的教师拥有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
阿拉伯语系依托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大学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在拓展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中,成为专业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学术支撑平台。承载“扎根甘肃、立足西部、放眼国际”的使命担当,阿拉伯语系聚焦中阿互译与阿拉伯区域研究两大特色方向,专业建设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部署,主动回应社会经济发展诉求,全力培养拥有卓越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能够服务国际交流与区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现设有中阿互译和阿拉伯区域研究两个方向。科研成果丰硕,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报纸发表论文、文章100多篇,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权威机构出版专著、译著多部。
近30年来,阿拉伯语系已为国家培育1400余名本科毕业生,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5年,专业就业率保持稳定,平均就业率超80%,其中90%的毕业生投身于国家外交、新闻出版、教育、安全、外贸、医疗卫生等关键领域,践行服务社会的使命。同时,专业为国内外高校输送了200余名优秀学子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目前已有 90余名本专业毕业生在国内30所高校从事阿拉伯语言相关的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持续为学科发展注入力量。此外,阿拉伯语系始终鼓励学生扎根基层、奉献社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2000届毕业生洪兴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11届毕业生喜海云所在集体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二人(及集体)均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隆重表彰,成为学子践行初心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