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点概况
2024年8月,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西北民族大学设立区域国别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该学位点设区域国别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与中东文明交流互鉴研究、环喜马拉雅区域专题研究三个方向,2025年开始招生。外国语学院为区域国别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学术学位人才教育教学培养和指导工作。区域国别学硕士学位点依托国家民委西亚东非、喜马拉雅区域、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3个研究中心和多语种翻译研究基地,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国别学硕士学位点55%的导师有海外工作和学习阅历,能熟练运用多语言对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学术影响较大。
二、研究方向
(一)区域国别理论与方法研究
1.简介
区域国别理论与方法研究以高层次的跨学科学术团队为优势,开展区域国别理论与方法研究,构建区域国别理论的中国话语体系。区域国别理论与方法研究以高层次的跨学科学术团队为支撑,汇聚了包括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学、语言学及人类学等领域专家。团队致力于构建区域国别理论的中国话语体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发表相关论文若干篇。
2.复试科目名称及相关要求
科目名称:《中外文化交流》
复试要求:
理论掌握能力:系统掌握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核心理论及典型模式,具备跨学科分析文化现象的学术视野。
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在模拟或真实跨文化场景中灵活运用理论,识别文化差异,提出有效的交际策略。
批判性思维:对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热点问题(如文化冲突、文化适应、全球化与本土化等)进行逻辑分析和创新性思考。
(二)中国与中东文明交流互鉴研究
1.简介
中国与中东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依托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阿拉伯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特色,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依托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和阿拉伯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研究方向拥有专任教师10人,含阿拉伯语资深教授4人、中东研究领域青年学者6人。出版《中阿文明对话史》等标志性著作,在《世界宗教研究》《阿拉伯世界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2.复试科目名称及相关要求
科目名称:《中外文化交流》
复试要求:
理论掌握能力:系统掌握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核心理论及典型模式,具备跨学科分析文化现象的学术视野。
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在模拟或真实跨文化场景中灵活运用理论,识别文化差异,提出有效的交际策略。
批判性思维:对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热点问题(如文化冲突、文化适应、全球化与本土化等)进行逻辑分析和创新性思考。
(三)环喜马拉雅区域专题研究
1.简介
环喜马拉雅区域专题研究依托国家民委喜马拉雅区域研究中心,以跨学科研究与政策咨询服务为特色,开展环喜马拉雅区域相关问题研究。团队整合经济学、法学、民族学等学科力量,具有较强的团队研究水平。
2.复试科目名称及相关要求
科目名称:《中外文化交流》
复试要求:
理论掌握能力:系统掌握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核心理论及典型模式,具备跨学科分析文化现象的学术视野。
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在模拟或真实跨文化场景中灵活运用理论,识别文化差异,提出有效的交际策略。
批判性思维:对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热点问题(如文化冲突、文化适应、全球化与本土化等)进行逻辑分析和创新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