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智能”师资队伍
语言智能团队人才队伍数量20余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学术骨干,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20人。
2.“语言智能”团队的特色与优势
该方向围绕多语言信息技术、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秉承以多语言信息为主导的新经济产业化理念,将具有原始创新的多语言信息化理论与可视化语音交互技术、言语生理与认知技术、机器翻译与检索技术、云计算与互联网应用技术相结合,进行集成创新,形成能够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成果和相关产业。该方向秉承科研引导、服务教学、转化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将多语言信息化研究与科学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深度学习、智慧软件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高度融合;研发、跨语言特色产品电子商务、数据驱动的动漫技术、基于生理认知的语音智能理解、多模态语言文化保护等技术,在多语种智能翻译,多语言语语音合成识别领域将冲击国内最高水平。进一步拓展多语言信息技术研究的领域,进行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和“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以来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与其他项目35余项。
3.“语言智能”团队的成果
2016年以来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15篇、出版专著7部。
4.“语言智能”未来发展目标
语言智能研究,将继续在语言智能计算、类脑智能应用和多模态数据库建设领域开展工作。在语言智能计算领域,解决在符号标注、语音处理、文字识别、句子生成、机器翻译、语言测评等方向的科学问题,重点研究方向为语义计算和情感计算。在类脑智能应用领域,研究言语神经元特性、神经回路与大脑功能、神经元运作生理属性,探索人脑对语言符号的加工、记忆、联结、言语情感激发和言语输出规律。在多模态数据库建设领域,依据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略,围绕语言智能发展目标,借助大数据计算、数据挖掘、多模态声学、生理分析,搭建科学加工的多语种、多模态化语言资源。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成果,最终要转化成语言智能产品,为社会提供语言智能服务,满足人工智能进步和国家语言战略应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