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资队伍
计算核医学团队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研究基础厚实、发展潜力较大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源结构较为合理,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6人、硕士生导师5人,国内双一流高校访学教师2人。
2.团队的特色与优势
“计算核医学”方向响应核能创新国家战略需求,助力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聚焦疾病智能辅助诊断和量化评估,以核医学图像及组学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核医学图像多模态融合、核医学影像与基因组学大数据关联分析、非结构诊断文本挖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籍此开发核医学智能临床诊断系统。本团队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包括:
(1)聚焦核医学智能诊断临床应用,实现核医学影像与计算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医工融合”新兴交叉研究领域,服务新时代核能创新国家战略和新工科建设。
(2)突出关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实现疾病智能诊断和量化评估模型的构建与系统研发,践行新时代科学研究的“四个面向”,已经出版高水平学术论文近20篇。
(3)国内外较早开展核医学图像分析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是核医学影像与计算新计算结全的典范,具有一定的学术引领性和交叉融合研究开拓性,率先在SCI期刊上发表本方向综述论文1篇。2016年以来承担的国家项目、省部级与其他项目26项。
3.团队的成果
2016年以来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42篇、专利2项、出版专著4部。
4.未来发展目标
在未来五年内(2021–2025),核医学图像工程学科将聚焦核医疗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在核医学图像跨模态融合、核医学影像与组学大数据研究、核医学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发等方向取得关键技术较大突破,紧盯创新成果转化,逐步拓宽智能核医疗临床诊疗应用范围,服务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面建成方向明确、内涵明晰、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医工深度融合战略发展学科,初步建成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培育一支由30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构成的学科团队,培养50名医工融合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一流学科建设对多学科融合生态体系构建的引领作用,全面建成适应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和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兴学科发展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