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2025年前沿系列学术讲座——史学本质论与中国20世纪文学史观问题
作者:丁万花      编辑:斯琴夫     校审: 审签:丁胜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0-17

2025年10月17日,浙江大学文学院朱首献教授在文渊楼105给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带来以“史学本质论与中国20世纪文学史观问题”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多洛肯教授主持。

朱首献教授指出,“史学本质论” 是 20 世纪文学史观核心机制,主张文学史本质为 “史”,纳入史学范畴并借鉴其方法,且随学术发展呈阶段性特征:20 世纪初,林传甲《中国文学史》用传统史学体例奠基;近现代,胡适、郑振铎借西方实证史学强化 “史料至上”;新中国成立后,王瑶、游国恩等将文学史与社会史分期绑定,埋下 “重史轻文” 隐患。在辩证分析该理论时,朱教授肯定其搭建文学与社会关联、推动跨学科研究的价值,同时指出核心缺陷:“重史轻文” 模糊学科边界,使文学史成史学 “附庸”;实践中以史学 “真” 评文学、按社会形态分期,违背文学规律,影响研究科学性。针对这种情况,朱教授提出 “文史间性”理论:文学史兼具 “历史的” 与 “文学的” 属性,需以文学研究为根基,围绕文本细读与审美评价展开,同时融入史学方法,避免主观臆断,打破 “非文即史” 两极思维。最后,他澄清对马克思主义 “历史科学”的误读,强调其核心是 “从现实的人出发”,文学史研究应遵循 “美学与史学观点辩证统一” 原则,为重构研究范式提供遵循。

朱首献教授以清晰的逻辑、深刻的洞见,让在场听众对文学史学科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为学界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启发,有力推动了中国文学史学科理论探索与学术创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