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正文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简介

作者:刁彦    编辑:武晓丹     校审: 魏俊闪 牛丽娟 审签: 李琦      发布时间:2024-06-06    访问量:

西北民族大学1951年开办舞蹈专业,历经艺术科、艺术系、音乐舞蹈系、音乐舞蹈学院的渐次发展,于2008年7月成立舞蹈学院。创演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的甘肃省歌舞剧院前身正是西北民族学院民族歌舞团。

学院始终聚焦文化审美体系构建与教学内涵深化,严格遵循专业发展规律,科学系统搭建标准化训练体系,坚持因材施教、凸显办学特色,着力培育高素质优秀人才。结合专业特点,创新“舞蹈+思政”育人模式,加深全体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融党建、思政、专业于一体,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形成舞蹈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

舞蹈学院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引领,恪守“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的指导思想,以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核心抓手,以“产、教、研、演”深度融合的合作教育为实施路径,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导向,全力精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2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3人。学院拥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民委青年教学标兵、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国文联扶青计划扶持艺术家、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等。

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目前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际合作办学专业以及艺术学(舞蹈学)硕士和舞蹈专业硕士2个硕士点。编写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获评省级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拥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点《敦煌舞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编写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获评省级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校级一流课程12门,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14项。另外拥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研项目等高级别科研项目平台。

学校先后创排敦煌舞剧《步步生莲》和民族舞蹈诗《阳光下的石榴花》等多部优秀作品,以艺术诠释民族团结,展现了美育建设中的民大作为。出版全国首部《敦煌舞把杆教材》《敦煌舞男班教程》《敦煌舞术语词典》等,填补了敦煌舞在国内高等教育教材方面的空白。学院师生作为“多彩中华”中国民族艺术代表团,赴维也纳、德国、爱沙尼亚、柬埔寨、巴西等国开展教育人文交流活动;选派教师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开展敦煌舞教学授课,国际文化传播版图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学院师生受邀参与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的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承担省委统战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晚会17场巡演等省部级以上重大演出活动百余次。与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等地共建实习基地,推动“大中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建设。

学院原创舞蹈作品入选全国舞蹈展演、国家艺术基金优秀舞蹈节目展演;入围第一届、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舞蹈赛道),讲授的敦煌舞课程分别获大赛二等奖、三等奖;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原创舞蹈晚会《阳光下的石榴花》获省民委“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会演一等奖;获评“道中华”优秀业务团队及优秀作品、全国第二届“园丁杯”艺术教育展示与交流活动“优秀精品课例”等。

学院始终以多元实践为重要载体,推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与成果转化。同时,以美育为纽带浸润校园文化,深度挖掘并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独特育人价值,不仅凝聚起全院上下同心奋进的磅礴力量,更为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了鲜活的艺术动能。

(2025年11月7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