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舞动石榴籽·情系边疆行”民族团结艺术实践团赴酒泉市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作者:巴特尔    编辑:武晓丹     校审: 审签: 李琦      发布时间:2025-07-24    访问量:

2025年7月18日至23日,由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与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组建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文艺志愿服务团,赴酒泉市开展了“舞动石榴籽·情系边疆行”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由舞蹈学院巴特尔教授带队,汇聚了舞蹈表演与舞蹈编导专业的本硕优秀学子,组成了10人的文艺志愿服务团队,深入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通过专业艺术辅导、文化调研交流、基层慰问演出等多种形式,为民族地区送去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服务。

7月18日,艺术实践团在巴特尔老师与肃北县文联主席赵彦成的带领下携手肃北县乌兰牧骑的艺术家们,共同为肃北县养老院的老人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演出结束后,艺术实践团在肃北县乌兰牧骑团长乌力吉的陪同下参观了乌兰牧骑团史馆,共同感悟 “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精神内核。期间,艺术实践团的师生们观摩学习了肃北县乌兰牧骑的经典剧目,感受乌兰牧骑精神。艺术实践团的同学们还带来了学院原创作品《无名的人》《笠山行》《想对你说》等作品与乌兰牧骑的演员们展开了深度的艺术交流,实现了经典与创新的艺术对话。当日下午,巴特尔面向肃北县乌兰牧骑全体演员及艺术实践团的同学们进行了题为《用舞蹈讲好中国故事》专题讲座,并寄语:“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舞步写在大地上,把情感融进血脉里”。讲座结束后,艺术实践团的同学们又跟随肃北县乌兰牧骑青年舞蹈演员塔娜老师学习了极具特色的传统舞蹈。此次活动以舞蹈为纽带,不仅推动了艺术领域的双向交流与精神传承,更彰显了民族团结的深厚底蕴,奏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强音。

7月19日,“舞动石榴籽·情系边疆行”艺术实践团在肃北县乌兰牧骑团长乌力吉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肃北县非遗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调研活动。百余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舒展着各自的脉络,串起了肃北从游牧文明到多民族交融的千年岁月。下午,由肃北乌兰牧骑副团长孙达来老师带领艺术实践团的师生们走进肃北县博物馆,在县博物馆赛馆长的讲解下深度了解了肃北县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看到当代非遗保护与博物馆建设的成果,更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既要守护历史根脉,也要面向未来发展。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实践。

7月20日上午,艺术实践团赴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开展文化调研活动。抵达后,在阿克塞县文联常务副主席陈晓峰的带领下,系统调研了县博物馆三大主题展厅。通过讲解员对草原岩画图像谱系、哈萨克族刺绣非遗技艺及高原珍稀物种生态展陈的深度阐释,师生们得以在物质文化与生态伦理的交互视域中,体认哈萨克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进而对地方性知识所蕴含的可持续智慧产生深切敬畏。

7月20日下午,艺术实践团走进阿伊纳乡苏干湖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开展文化调研并同步启动舞蹈影像作品的素材拍摄工作。团队按照既定拍摄方案,以苏干湖天然草滩与祁连山脉为舞台,在巴特尔的策划下通过无人机航拍、手持跟拍及高速摄影等技术手段,以当代舞蹈语言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留存可视化的青春注脚。

7月21日上午,“舞动石榴籽·情系边疆行”艺术实践团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文联常务副主席陈晓峰以及县民族歌舞团团长帕丽达的带领下,走进了哈萨克民族文化体验中心。深入了解了哈萨克民族文化,并观摩了县民族歌舞团的优秀经典剧目。随后,巴特尔面向县民族歌舞团全体演员及实践团进行了专题学术讲座,他以个人原创作品《黄河远上》《大河行》等作品为经,以中华美学精神为纬,分享了他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心得体会。

专题讲座后,巴特尔还向就职于阿克塞县民族歌舞团我院2019级优秀毕业生赵宇典同学转达了学校的问候。作为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2019级优秀毕业生,赵宇典同学扎根基层文艺工作,以其精湛的专业技艺和执着的艺术追求,成为母校育人成果的生动典范。巴特尔对其在民族舞蹈领域的出色表现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她继续努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7月21日下午,“舞动石榴籽·情系边疆行”艺术实践团在阿克塞县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了慰问演出活动,为驻地官兵和各族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值此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艺术实践团以饱含深情的演出向驻地官兵致以崇高敬意和节日慰问,军民共叙鱼水深情,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演出现场,艺术实践团的师生们精心演绎了《家园》《胡杨赞》《再唱山歌给党听》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军民同乐,掌声不断,以艺术的形式传递民族团结深情。此次演出活动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以文艺形式展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通过基层慰问演出与民族艺术传承的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了文艺扎根人民、服务基层的时代价值,为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舞动石榴籽·情系边疆行”民族团结艺术实践团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成效显著,实现了文化惠民与民族艺术传承的双赢,充分证明文艺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时代价值。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基层慰问演出、非遗技艺共学、文化调研交流、专业艺术辅导等形式,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融入志愿服务全过程。让各族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情谊,既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润物无声中强化了“五个认同”。这种以艺术形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彰显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的使命担当,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了文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