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舞蹈学院舞蹈学系钢琴课程组举办教学研讨会,特别邀请到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副教授、钢琴伴奏领域专家余方莅临指导。钢琴课程组全体教师参会,围绕舞蹈钢琴教学展开深度交流,旨在以美育为引领,推动音舞融合教学高质量发展。

会上,钢琴课程组负责人黄鑫首先介绍了团队建设与教学现状。本课程组承担着古典舞、芭蕾舞、身韵等多门课程的钢琴伴奏与教学任务,现有教师中有具备国内外高等音乐学府深造背景,兼具扎实的演奏功底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团队多年来深耕教学创新,不仅编撰了多部舞蹈伴奏原创作品收录于相关曲集,更参与主持多项科研项目,为培养兼具文化素养与艺术表现力的舞蹈人才提供了坚实的音乐支撑。
在研讨环节,余方副教授结合自身伴奏教学经验指出,舞蹈学院的钢琴教师应定位为“舞蹈教学的音乐协同者”,既要精通伴奏技能,更需深耕舞蹈艺术理论与跨学科沟通能力,建议课程组进一步强化伴奏编创、即兴演奏方面的能力。关于曲目库建设的多元化拓展,明确要打破传统曲目局限,构建“经典+特色+创新”的多元曲目体系:以经典作品为主,融入西北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同时加强原创音乐等创新内容。在伴奏编配环节,大家围绕“音舞互释共美”理念,灵活运用伴奏织体,增强伴奏对舞蹈动作的支撑力与艺术感染力。针对课堂实践优化,双方聚焦“节奏适配、风格契合、情感共鸣”三大核心,提出强化钢琴伴奏的“音乐造境”功能,通过精准捕捉舞蹈教学中的节奏变化与情感表达需求,让音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身体质感与艺术创造力。

学院钢琴课程组将依托学院特色专业优势,通过课堂实践持续收集教学反馈,针对曲目适配、编配创新、师资提升等问题进行靶向优化,持续完善教学体系。余方在总结时强调,舞蹈钢琴演奏者是音舞融合的关键纽带,建议课程组进一步深挖本土元素,让伴奏音乐成为传承传统文化、赋能舞蹈表达的重要载体。
此次座谈会为钢琴课程组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指导,进一步明晰了教学改革与特色发展方向。未来,课程组将落实研讨成果,持续深化“实践-反馈-优化”机制建设,在特色曲目库拓展、伴奏编配创新与课堂教学升级等方面精准发力,助力学校培养更多兼具音乐素养、文化底蕴与舞蹈表现力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为民族地区舞蹈教育事业发展与文化传承注入音乐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