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新时代区域和国别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民族大学城关校区举行,学校副校长白日霞教授莅临大会致辞并宣布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和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成立。学校科研处、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领导出席会议,与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的40位学者共同研讨区域国别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路径、方法和举措,及外语学习者介入区域国别研究的使命。
与此同时,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中山大学国家翻译学院、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等高校学者通过线上的方式与线下学者、同学们做交流;还有20多名在国内外工作的西北民族大学校友通过网络聆听会议,互动交流。开幕式由王谋清教授主持,学术研讨会由丁隆教授主持。
学校副校长白日霞教授在致辞中说:“今天相聚于此,是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精神,落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总要求。这次学术活动是开展以外语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专题研讨会,是推进学校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学术思想交流盛会。……与兄弟高校学者同堂交流,促进区域和国别研究走向深入,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高质量整体发展。欢迎兄弟高校同仁常来西北民族大学传经送宝,引导我校学术研究人员服务国家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更好的成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湾研究中心主任丁隆教授发表致辞。他说:“国家民委在西北民族大学设立西亚东非研究中心,体现了国家民委对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视,也反映了学校的学术地位。西北民族大学的办学积淀能够承担区域国别研究的重任。”丁教授认为,区域国别研究要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西部大开发等。希望以中心建设为契机,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还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中东学院院长、阿拉伯研究中心主任罗林教授通过网络视频对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表示祝贺。罗教授说,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是中央领导站在世界发展大势和民族复兴大局的高度推动的一项国家学术工程,目的是为了满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建设对全球国家和地区本土知识的现实需求。自2011年,教育部在高校启动国别和区域研究,从首批42家研究基地发展至今的400余家,是因为国别和区域研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咨证服务、人才交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北民族大学在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他衷心地希望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能与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建立横向联系,加强学术交流。
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阿拉伯语分委员会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院长刘欣路教授致辞说,新时代外语学科建设要具备符合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能力、国别和区域研究能力、国际传播能力、二轨外交能力。西北民族大学以其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术研究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及国际合作能力,开展西亚东非研究恰逢其时,相信一定能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此次会议的第二阶段是学术交流。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丁隆教授做“外语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发言。丁隆教授从区域国别概念、发展、目标切入发言的主题,阐述区域国别研究的内容、方向学科特点、研究人员知识结构,分析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指出外语学习者与研究者在国家战略需求方面具有的潜质,在关注热点问题层面开展创新研究,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
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谋清教授做“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发展的几点思考”的交流发言。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基于外国语言学科的语言优势,整合全校政治、经济、人文等学科的优势资源,开展涉及相关区域和国家的政治、经济、能源、历史、法律、人文等领域的研究,推动学术研究的内涵式发展,加强跨学科研究的联动机制,加强多层面的引智合作,拓宽研究渠道,培养跨学科、交叉学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型人才,致力于服务学校“三地一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高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之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特色智库)建设,助力学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力争建成一个为学校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繁荣提供科学咨询和服务的研究机构,并逐步建成为民族地区社会繁荣、经济发展、人文和顺提供优质服务的国家民委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之一。
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和斌副教授做“中国在阿拉伯海域建设中的使命担当”的交流发言。环阿拉伯海域有13个国家,54个区域性重要港口;386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海产丰富,航运资源独特。地理位置重要,战略性突出;成为世界航运与战略关注的焦点地区之一。阿拉伯海域自古以其富饶的资源深受世人的瞩目。21世纪之初,中国政府以大国胸怀,自觉承担该地区社会环境治理,维护地区稳定,建设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和吉布提港,推动地区经济繁荣,共同促进地区命运共同体。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韦进深博士做“共建一带一路的议程设置与制度建设”发言交流。韦博士从“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社会的认知差异、国际议程设置:引导国际舆论、解构“中国威胁论”的重要方式及制度建设:“一带一路”议程设置的目标等三个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提出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强化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国家翻译学院陈杰教授做“关于我国当前国别和区域研究及其人才培养的一点思”的线上交流。陈教授认为,外语学科发展国别和区域研究的优势是注重规律研究和个案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外语学科建设在国别区域研究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主要有跨学科意识和田野调查意识淡薄、外语学科没有自己的国别区域教材、外语学刊发表国别区域研究论文的园地不足。
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副院长金忠杰教授做“国别与区域研究中的外语习得者”线上交流。金教授认为:外语习得者是国别与区域研究的探路者、探业者、探求者,是提供国别与区域研究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收集整理贡献者、最主要关切者、学科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推动者、跨多学科交叉建设的桥梁架接者;是承上启下的主推手、推动者和实践者。
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梁道远博士做“关于东非阿拉伯学术史的十三点思考——以索马里阿拉伯学术史为例”的线上学术交流。梁博士根据自己多年思考阿拉伯史学史研究的实际总结出了研究东非阿拉伯史学史的13点建设性建议,为外语学习者研究国别区域问题指出了一条可实践的方法。
国家民委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新时代区域和国别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建设学术研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18时结束。